Wednesday, April 11, 2007

空置的利東街



重回利東街,有一份莫名的不舒暢:究竟清拆重建,將利益輸給特權階級的日子何時了?

更多的利東街照片在
http://www.fotop.net/pallydou/2007LeiTungStreet

一篇舊聞:

利東街告別光影傳奇
(星島) 2006年12月 16日

昔日的利東街,喜氣洋洋,紅彤彤的喜帖布滿街頭巷尾的每個角落﹔今日的利東街,人去樓空,深鎖的重門上掛著的是一塊塊寫著「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的告示牌。政府於去年十一月收回灣仔利東街的所有物業,清拆工程不日進行。

位於灣仔的利東街以印刷喜帖聞名,素有「喜帖街」之稱。五十年代,政府將印刷店集中在利東街,陸續搬來的小店經營各式各樣的印刷品,如信封、名片等, 成為印刷業的集散地。七十年代,不少印刷店開始印製喜帖及利是封等,吸引不少即將結婚的男女到來選購喜帖。利東街的建築亦富有特色,除了面向莊士敦道的數 棟高樓大廈外,其他全為天台相連、整齊劃一的唐樓,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地下印刷店大都採用廠店合一的設計,在店鋪內部設置廠房。利東街除了成為香港人選 購印刷品的地方外,亦吸引不少遊客到來購買富中國特色的印刷品留念。

在二零零四年初,政府擬重新規劃和開發灣仔區,並落實名為H15的市區重建計畫,利東街成為受影響的街道之一。去年十一月,政府正式收回利東街的所有業權,整條街道變得冷冷清清,與隔鄰熱鬧的春園街形成強烈對比,只待清拆的一刻來臨......

在今年暑假,何鴻毅家族基金舉辦了名為《憧憬世界2006——光之旅》的六星期攝影工作坊,共有一百四十八名中學生參加,利東街展覽所投影的就是學 生們的部分作品。周如君表示,這次展覽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與社區溝通,既能讓年輕人表達對社區的感受,亦讓大眾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初看到他們的作品 時,我真的感到很意外。他們的相片具有強烈的社區傳統氣息,文字亦富創意,反映社區情懷並無年齡界限之分,亦讓大眾知道年輕人不是只懂得打機、玩樂。」周 如君說。

這班中學生的鏡頭所捕捉的全是日常生活細節,可能是老人,可能是流浪漢,亦可能是一支晾衫竹,但卻反映了年輕與傳統的磨合,亦表達了他們對香港社會的 感受。就讀中四的黃振願和就讀中三的黃諾儀同學有多幀作品被揀選投影,他們的相片細膩動人,強烈的反映出城區文化,完全不像出自只有十四、十五歲的年輕人 之手。他們對老人問題尤其關注,黃振願拍攝的一幅老婆婆坐在路邊的作品就被用作入口處燈箱的照片。

在黃諾儀的數幅作品中,其中之一亦在街上拍攝了一位赤裸上身的老伯背影,而街道兩旁則坐覑不少老人。她指出香港的老人可能需要靠拾荒、倒垃圾來維持生計,看到這個情景十分感觸和心酸,便立刻舉起相機拍攝,充分流露出對社區的關顧之情。

對於利東街即將清拆,年輕人都有不少感慨和無奈,他們有覑同一個疑問,就是新舊文化如何共存。黃諾儀說﹕「香港人有時候看錢看得太重了,忽略了人情的重要。」這句說話出自一個中三同學之口,聽來更覺酸楚。

No comments: